又到一年中秋节,暑热消退,
桂影婆娑,暗香袭来,
舒适的气候烘托着节日的欢乐气氛。
神州大地,人们或举杯对月,
或游玩休闲,或围坐桌旁,
以各种形式欢度中秋,
但万变不离其宗,
团圆、祝福、欢聚是中秋永恒的主题。
中秋之夜,皓月当空,
圆如银盘,亮如明镜,
月亮是当之无愧的节日主角。
微风徐徐,人们举家外出,
来到湖畔、河边、广场乃至小区公园中,
散步漫话,共叙亲情,
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,仰望嫦娥的居所,
想象广寒宫里的故事。
家中有小孩的,大人总会向他们
讲述那流传千载的嫦娥奔月、玉兔捣药、吴刚伐桂的传说,
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就在这娓娓动人的讲述中代代延续。
在一些传统的赏月胜地,
如北京永定河卢沟桥,
人们可以看到“燕京八景”之一“卢沟晓月”;
在浙江钱塘江口,
可以看到唐人李廓眼中的
“一千里色中秋月,十万军声半夜潮”。
节日,是我们共同的文化密码。
每逢佳节倍思亲,
是人们在中秋节里不可或缺的情感表达。
现代生活的高流动性和快节奏,
使得那些与亲朋不在一处的人们,
难以相聚一堂、分食月饼,
但思念和情谊绵长不绝,正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,
激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。
中秋的团圆,可以是一通视频电话、
一段祝福视频博客、一场亲友间的聚会直播,
隔屏传递真情、倾诉近况;
可以是一件家乡父母遥寄的土特产或亲手制作的美食,
浓浓爱意在舌尖传递;
也可以是朋友发小从网上购买的
一箱大闸蟹、一盒老字号月饼,跨越距离带来惊喜和感动。
团圆不拘泥于形式,亲人的笑脸,穿越屏幕,依然带着体温;
远道而来的节日礼物,
代表不在场的他或她,陪伴我们共度佳节。
正如东坡名句“千里共婵娟”所述说的那样,
穿越时空,真情永恒。
月圆月缺,周而复始,
从某种意义上说,
中秋节是一种对时间的提点,
在月亮最圆的时刻,
它照见我们的人间团圆,
不论你在身旁还是远方。